农历网   www.nongli.net

春捂秋冻到底是什么意思?有没有科学依据?

 

  白露之后,昼夜温差越来越大,气温逐渐下降,保暖工作需要开始启动了。虽历来有“春捂秋冻”之说,但身体有三个部位千万不能“冻”!

  肩部

  肩部受冻易引发炎症,现在不少上班族一早醒来会感觉肩部疼痛,到医院一检查竟是得了肩周炎。一般来说,肩周炎的患者基本上都是50岁左右的人群,所以民间有“五十肩”的说法。

  但是初秋时节的雨季,夜晚寒凉,人体肩部受凉时间久了抵抗力下降,容易被“风寒湿邪”侵袭肩部,可能出现肩周炎。所以,初秋时节肩部要注意保暖。 

  入秋后建议减少或不穿露背、一字领的衣裙,最好能围个披肩睡觉。

  腹部

  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,不通则痛。例如,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胃痛,经期女性受寒后容易痛经等。

  搓腹法

  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,左手手心放于肚脐上,右手放于左手手背上。然后绕着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搓摩腹部约10分钟。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适,还可以调理脾胃、预防便秘。

  足部

  “寒从脚生”,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。加之足部皮肤薄、脂肪少,保暖性差,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,也最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。

  保暖方法

  生姜、花椒水泡脚

  坚持用热水泡脚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、疏通经络、解表散寒,能有效地缓解手脚冰冷、温暖全身。在热水中加入生姜、花椒,可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。

  此外,应注意泡脚水温不可过高,时间不可过长,水温在40℃左右、泡20分钟即可。

  按摩脚掌

  脚掌是人体脏腑的集中反射区,经常按摩脚掌可刺激气血运行、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。如果记不住脚掌上的穴位,可整体进行密集的按压。每按一个地方,停留3~5秒,直至足部恢复温暖。

  “秋冻”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,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,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,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提高机体的产热效率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。

  另外,秋季天气转凉后,时而出现气温回升的现象,俗称“秋老虎”。因此,过多过早地增加衣物,一旦遇到气温回升,出汗着风,很容易因热伤风而感冒。

  天气从热到冷是个渐变的过程,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,甚至冷一点儿就穿上棉衣,这种做法欠妥。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,会使身体缺失对冷空气的逐渐适应过程,导致抗寒能力降低,从而使身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主动调节功能降低。

  等到了数九寒冬的时候,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,就会过度收缩,使血流量减少,引起抗菌能力减弱,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趁机活动,引起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发烧,使人伤风感冒。所以,衣物要慢慢地添加。

  人的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,体温太高或太低,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。如今已经入秋,天气转凉,适当少穿些衣服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,增强对低温的适应力。

  但是“秋冻”并非适宜所有人,老年人、儿童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、慢性肺病患者等特殊群体,并不适合低温。

  不能盲目坚持“春捂秋冻”,温度进一步降低,就应该适当增添衣物了。另外,早晨和晚上温度一般比较低,也应该适当增添衣物。

  01 慢性肺病患者

  一般情况下,日照温度在15℃~20℃时,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,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,就要及时添衣。

  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,切不可“秋冻”。这类病人,身体虚弱,寒邪易乘虚而入,造成气管、支气管等痉挛,从而诱发气管炎、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。

  02 心血管疾病患者

  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,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,包括高血压、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。

 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患者,因其体质虚弱,不应“秋冻”。

  03 胃肠病患者

  对于胃肠病患者,包括慢性胃炎、慢性肠炎、消化性溃疡等,应小心对待秋冻。

  胃是多气多血之腑,寒则收引,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,则会诸症蜂起,或吐或泄,或胀或痛。

  所以若遇秋风瑟瑟,还是应该及时添加衣物的,不能过分“秋冻”。

  04 关节病患者

  “秋冻”要适度,不能随便冻,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,如头、腹、足、肩、腰、膝关节等。

  05 糖尿病患者

  糖尿病患者不宜“秋冻”

  一、因为“秋冻”容易感冒

  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,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,所以季节交替、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。

  二、以防患者血管痉挛

 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,易发生血管痉挛,使血流量减少,导致微循环障碍,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。

  “秋冻”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,要顾及人体的承受能力。

  所以,盲目“秋冻”不可取!

  睡前做好这7个动作,助你一夜好眠!

  退休后,老人通常要肩负起带孙、做家务的重任,在繁重的压力之下,部分老人会出现失眠的问题。到底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老年人夜夜安睡呢?

 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师林敏亲自示范做一套完整的助眠操,帮助你晚上可安稳入眠。大家学起来!

  1

  第一式:十指扣头

  动作要领:双手十指张开,两手分别放在头顶处。然后,用十指指腹的螺纹面叩击头部,不拘穴位、不固定位置,有痛感的地方可多叩击几次。由前向后叩击头部,重复进行3分钟。

  2

  第二式:五指梳头

  动作要领:张开五指,将中指对准头部前半部分头发正中,即督脉循行处;其余四指自然放下,四指分别对准两边的膀胱经及胆经循行处。先用左手当梳,再用右手,两手轮流梳3分钟。

  3

  第三式:同揉耳轮

  动作要领:拇指和食指同时按揉耳朵,分别从下往上按揉耳轮(图中最外面的实线①)、对耳轮(图中中间部位的实线②)、按揉对耳轮脚与耳轮脚附近的软骨(图中的S型实线③),各1分钟。

  4

  第四式:揉后发际

  动作要领:十指张开,置于后脑勺处。用两手拇指同时从外向内轻揉后发际线附近的穴位,分别是耳后的翳风穴、乳突穴、安眠穴、风池穴和风府穴,先按再揉,反复按揉3分钟。

  5

  第五式:按揉劳宫

  动作要领:张开左手掌,用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劳宫穴(位于手掌心第2、3掌骨之间,偏于第3掌骨,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),约1分钟。再以同样方法按揉另一侧劳宫穴。

  6

  第六式:按揉涌泉

  动作要领:每天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,泡脚的同时可以按两脚的涌泉穴(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),约3分钟。

  7

  第七式:腹式呼吸

  动作要领:睡前可平躺,双手交叠放于丹田处,进行腹式呼吸,即吸气时鼓起肚子,呼气时收腹。腹式呼吸时意念集中于呼吸,且呼吸深沉,有助红细胞含氧量的增高,人也容易恢复平静。

留言列表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