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网   www.nongli.net

周易四象之《太极图》溯源

 第一章   《太极图》溯源

第一节    旋转的《太极图》

图一    当代标准《太极图》

  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整理分析,我们发现,《太极图》的创作灵感,是来自于“仰韶文化”中的舞蹈,来自于“仰韶文化”中的舞蹈旋转,是来自于舞蹈旋转中的旋涡。
  我们从以下出土文物的图片中,就可以看出,《太极图》是怎样地从舞蹈到旋涡,一步一步地发展过来的。

20170909_002

图二    “仰韶文化马家窑”的水纹旋涡

20170909_003

图三    “仰韶文化马家窑”的花纹旋涡
  在“仰韶文化”的彩陶纹中,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旋涡纹。
  并且,这些旋涡纹,不一定就是水的旋涡纹。有时,花儿也能够形成旋涡纹。
  那么,为什么“仰韶文化”那么钟情于旋涡呢?为什么花儿也能够形成旋涡呢?
  旋涡,在“仰韶文化”中有什么样的含意呢?

20170909_004

图四     “仰韶文化马家窑”的舞蹈旋转旋涡

20170909_005

图五     “仰韶文化马家窑”的舞蹈旋转和鱼旋转

 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,我们发现,原来,旋涡来自于“仰韶文化”中的舞蹈。
  图四与图五中,都是由舞蹈的旋转,形成同心圆,然后,同心圆进一步地高速旋转,就形成旋涡了。
  而且,在更细致的观察中,我们还发现了,舞蹈中的人们,都是手拉着手分成两部分的。
  这就说明了,为什么所有的旋涡都不是单一的,而都是成双成对的。
  这就是说,两部分人是形成了互动的双方,在跳舞。
  而且,他们的互动又是有讲究的。就像图四中央,两个相对的黑点,是表明双方都有一个“头”。两个“头”的后面,就各自拖着一个“大尾巴”。
  而正是这两个“大尾巴”,各自以自己一方的“头”为中心进行旋转,才形成了两个旋涡。
  又由于两个旋涡之间是互动的,所以,舞蹈方旋转,最后就变成了这样子:

20170909_006

图六  “屈家岭文化”出土之纺轮上的“太极图”

  这是从“屈家岭文化”遗址出土的纺轮上,发现的一些旋转图。这幅图中右下角的一个图形,就和我们现代的《太极图》相差无几了。
“屈家岭文化”距今5500-4600年,分布于长江中游。她的来源没有定论。但是有一点,她与“仰韶文化”关系密切。她与“仰韶文化”在江汉地区前后重叠。
  “仰韶文化”距今7000-5000年,分布于以华山为中心的东起豫东,西至甘肃、青海,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,南抵江汉的广大地区。
  而“马家窑文化”,是“仰韶文化”的晚期类型,距今5000-4000年。
  虽然其年代较晚,但是,由于她距离中原较远,所以,文化上,特别是思想意识上,没有中原地区发展得快,也是有可能的。
  从“马家窑文化”中的舞蹈旋转图、各种旋涡图,到“屈家岭文化”中的纺轮旋转图,可以清楚地看到《太极图》的演变过程。可以肯定地说,《太极图》来源于“仰韶文化”之舞蹈中的旋转,来源于舞蹈旋转中的旋涡。

第二节     神与神器

  《太极图》来源于舞蹈的旋转,来源于舞蹈旋转中的旋涡。
  那么,舞蹈的旋转与旋涡,又有什么含意呢?古人为什么十分在意舞蹈旋转和旋转中的旋涡呢?
  我们从图四、图五中的“阴阳鱼”就可以观察到,这里面包含着“阴阳”意识。
  所以,舞蹈的旋转与旋涡,不光是为了娱乐,她更是表达了一种意识形态。
  这说明,古人的舞蹈,是他们宗教活动的一部分。
  而要说到宗教活动,我们就不能不再看下面这几幅图片。

20170909_007

图七    “仰韶文化半坡”的人面鱼纹

20170909_008

图八  出土于甘肃甘谷的 “仰韶文化”人面鱼身陶瓶

20170909_009

图九  《山海经》之“珥蛇”

20170909_010

图十   现代少数民族傩面舞所佩戴的傩面具

  鱼和蛇,都是古人所崇拜的神。
  图七之“仰韶文化”的“人面鱼纹”,图九之《山海经》中的“珥蛇”装扮,图十的现代少数民族傩面舞所佩戴的傩面具,都是对神的装扮。只是,所装扮的神灵不同。
  那么,在舞蹈之中,戴着神面具的祭师与手拉着手围成圆圈旋转的群众,是什么关系呢?
  群众形成圆圈,祭师就在圆圈的中央。
  这就是说,祭师代表神灵,在中央挥动手中的神器;群众就代表神仆,在神灵之神器的指挥下,于周围有节凑地起舞、旋转。
  而《太极图》中,显然有一阴一阳两个不同的神灵,在各自指挥着自己的神仆们,和对方互动。
  那么,《太极图》中,为什么会有一阴一阳两个不同的神灵呢?她们为什么要指挥各自的神仆与对方互动呢?

第三节   “ 规”与“矩”

20170909_011

图十一   “规”与“矩”

  这一幅图,是流传非常广泛的“伏羲女娲交媾图”。一些关于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的神话传说,应该就是因为这幅图而来。
  那么,这幅图,真的是在表现伏羲女娲“交媾”吗?
  认真地观察一下,我们可以发现,这幅图的上、下有太阳和月亮,四周有星象,特别是,伏羲和女娲手里分别高举着“规”和“矩”。
  这就不是“交媾”那么简单了。
  她分明是在表达一种意识。
  表达一种什么意识呢?
  表达一种讲“规矩”的意识。
  比如,两个相邻的部落之间开发土地,划清界线,就要讲“规矩”;农业时代男人们的价值提高,就产生了男婚女嫁,这男婚女嫁,也要讲“规矩”
  这一幅图,应该就是两个祭师各自领着自己的神仆们,与对方互动之舞蹈造型的来源,也就是《太极图》的来源。

第四节   “仰韶文化”与“女娲氏”

  《太极图》明显来源于“仰韶文化”。
  那么,“仰韶文化”与历史传说中的哪一个人物,或者部族对应呢?
  “仰韶文化”以华山为中心,她的来源就是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的“大地湾文化”。
  而秦安县“大地湾文化”对应的,是历史传说中的“华胥氏”。
  “华胥氏”“履大人迹于雷泽,而生庖牺于成纪”(《司马贞·三皇本纪》)。
  “成纪”,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市秦安地区。
  那么,“仰韶文化”的主人就是“华胥氏”或者是“华胥氏”的后裔了。
  传说,“华胥氏”的后裔有两个,一个是“儿子”“伏羲”,一个是“女儿”“女娲”。
  那么,“仰韶文化”的主人,到底是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呢?
  我们看下面的图片:

20170909_012

图十二  “仰韶文化”的蛙纹图

20170909_013

图十三  “仰韶文化”的旋涡型花纹

20170909_014

图十四  “仰韶文化”的花纹

20170909_015

图十五   “仰韶文化”的鱼纹

  以上的纹饰造型,在“仰韶文化”中多种多样,大量存在。
  其中的“蛙纹”和“旋涡纹”文化,与“女娲氏”之“娲”字有明显的对应关系,说明“仰韶文化”的主人,就是“”女娲氏”。
  他们因为继承了“华胥氏”的文化,所以,生活用品中也大量出现“花纹”。
  他们也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,所以,就有大量的“鱼纹”和“蛙纹”。
  其中的鱼,就代表他们的福利向往;其中的蛙,就代表他们的生殖向往。

Tags: 周易 太极

分类: 国学知识 评论: 0 浏览: 1998
留言列表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